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读者协会

【征文优秀作品展播】栀子花下书香浓,岁月记忆伴成长


杨柳依依,纤纤玉指轻拂过水面。湖水清清,荡漾开一层层涟漪。绿树成荫,打下一片供人乘凉的阴影。我坐在树下,静静翻阅着一本书。

孩子们三五成群,有的欢天喜地放着风筝,有的追逐着翩翩飞舞的蝴蝶,仿若杨万里诗中“儿童疾走追黄蝶”的场景,也有像我一样,一声不响读书的。有位离我很近的小女孩,全身心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中,喃喃自语道:“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透过她,我仿佛窥见了从前的自己。记忆的阀门被打开,思绪如琴弦,被拨回早已逝去的时光中。

童年知书趣

我不记得自己是何时开始看书的。只记得孩童时期的我,对童话书有着近乎狂热的痴迷。窗外栀子树上只见繁密的绿叶,从远处望,仿佛一片绿雾。我坐在窗边,反复听那些童话故事,为小美人鱼奋不顾身的勇敢和默默无闻的陪伴而感动,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孤苦伶仃的身世和悲惨凄凉的结局而痛心,为豌豆公主沉鱼落雁的容貌和异于常人的娇贵而惊叹……童话中蕴含的道理是浅显易懂的,这对我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不再乱吃别人给的东西,不敢随意说谎因为我可能不像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中的公主那般幸运。寓言故事我听得一知半解,就比如《囫囵吞枣》,背后的隐喻我不懂,但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这点算是明白了。

少年品书意

待到升入小学,我对书的认知逐渐清晰。一二年级时,大多读绘本,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爸》和《我的妈妈》,我常常将书里的父母与现实中的父母作比较,他们有很多地方不同,但也有地方相同。一样的劳碌,一样的将孩子视若珍宝。认识到这些,我乖巧懂事了许多,开始为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后来,我的阅读范围变得广泛,开始读各种各样的书,科幻、历史、传记……倚在窗边,仅听见自己手指摩挲书页的沙沙声。还没等到栀子花的盛开,只有星星点点的花骨朵坠在树梢上,惹人怜惜。我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与观念,从书中汲取力量。某个下午,有位女同学穿了一条漂得发白的蓝裙子来到学校,像《一百条裙子》中的旺达一样。有人在背后嘲笑,我会反驳回去,因为书上说过:“不要因一个人的外表去嘲笑她。”我也不再向往金碧辉煌的宫殿与锦衣玉食的公主,而是更希望像简爱一样独立自强。

对于书中的人物,我渐渐爱憎分明,喜欢哈利波特披荆斩棘的勇气,厌恶马尔福尖酸刻薄的言语,喜欢哈桑永恒不变的忠诚,厌恶阿米尔懦弱胆小的个性……

青春悟书情

步入初中,我早已理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壮志难酬的遗憾,“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怡然自得的闲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天涯倦客的乡愁……我了解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和阿德勒的目的论,了解了东方与西方的故事,但我也曾迷茫我寻找着那些文字的踪迹,寻找他们来过的证据。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还是“书中自有黄金屋”“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不知道。

直到窗外栀子花盛开,一朵挤着一朵,似白玉般无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站在窗边,细细端详,回想起栀子树最初的模样,仿佛也窥到了那个对童话情有独钟的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唯一不变的是窗边手指拂过书页的沙沙声,我忽然明白了……

回到此刻,看着那位小女孩,我情不自禁接道:“拉斐尔、梵高、米开朗琪罗。”她抬头看我,莞尔一笑:“谢谢。”

读书之乐何处寻?一树栀子满庭香。书是我精神世界的支柱,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它无声无息地渗透我成长的每一个角落,将我循循善诱到正确的方向,一路伴我同行。


                                                                                                                                                                                               2022级环境艺术设计2班曾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