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好书速递

好书速递第四十五期

《好书速递》第四十五期【名人风采——宝剑锋从磨砺出  苦难铸辉煌人生】

(2021年3月8日—3月14日)

编辑:曹小芳   联系方式:钉钉、QQ(1615612282)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荐书!

 

 

目录

1. 居里夫人传

2. 海伦.凯勒自传

3. 八分之七的冰山——海明威传

4. 渴望生活——梵高传

5. 凯恩斯传—— 一个利他主义者的七面人生

6. 从穷小子到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好书速递1

【书名】居里夫人传

【作者】艾芙.居里  著  

左明彻     译

【索书号】K835.65/5100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内容提要】

当人们谈起近代科学的历史时,不能不联想到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

居里夫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经受了无数磨难。她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下的钱,从华沙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1895年,和比埃尔.居里结婚。她准备考博士学位,选定柏克勒尔发现的铀射线为论文题目,在研究中注意到其他几种元素也有射线,肯定了放射性是原子的性质;接着测出铀沥青矿的放射力比纯铀的放射力强,断定矿物里含有未经发现的放射性元素。经她和比埃尔.居里在很困难的条件下细心分析,在1898年先后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钋和镭。为了证实镭的存在,并测定镭的原子量。1906年,比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她继任他的讲座,指导他的实验室,并继续研究。1910年,她分析出纯金属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奔走各战地医院,做爱克斯光照相服务,为各医院装置爱克斯光设备,并大批训练爱克斯光技术人员。战争终了后,她恢复教学和研究工作,直到她因贫血症不治去世。

作为一个小女孩,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大姐夭折、母亲早逝;作为一名中学生,她的自由价值观被亡国奴的身份禁锢并束缚着;作为一个青年,她不得不放弃求知的渴望,主动选择远离故土去当家庭教师,以赚钱资助二姐完成学业;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她由于贫穷受到屈辱,以至于初恋无疾而终;作为一位婚姻美满的女主人,正值琴瑟和鸣的浓情岁月,一场飞来的横祸让她痛失爱人;作为一个从冰冻的情感中苏醒过来的中年女性,好不容易有人闯入她的生活,可以携手再创科学辉煌,结果却使她陷入被侮辱与被伤害的的漩涡,几乎葬送性命;最后,她心如止水,但战争的硝烟又让她变成了伤员的守护神……她的一生似乎都是在追寻梦想的旅程上牺牲着自己,无论是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研工作,还是实现个人心愿的家庭生活。

居里夫人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精神,她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的品格,尤其是漠视金钱和荣誉,不向困难低头的纯洁而独立的灵魂,使她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匠。

居里夫人说过:“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然而在二十世纪原子时代,镭的“父母”是值得被关注的。他们的刻苦精神和崇高品质有许多地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好书速递2

【书名】海伦.凯勒自传

【作者】海伦.凯勒  著  

方华文     译

【索书号】K837.12/5533

【出版者】河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提要】

眼前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亮,而且永远也不会有亮光;耳旁一片沉寂,一点声音也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声音。本书作者海伦.凯勒一岁半时患病失明失聪,再也无法欣赏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再也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和百鸟的啁啾,生活似乎对于她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但奇迹发生了——那是她在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创造的奇迹!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辉煌的业绩令人们赞叹不已。美国《时代周刊》的评价是:“海伦.凯勒被评为二十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完美之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880年6月27日,在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市常春藤巷出生。1882年2月,因突发疾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病因不明。1887年3月3日,开始学习美式手语。1888年5月,受到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的接见。1894年10月,开始就读于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1896年10月,被剑桥女子学校录取,为就读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做准备。1903年3月,创作自传《我的一生》。1908年7月,出版文集《我感知的神奇世界》。1909年春,加入马萨诸塞州社会党。1918年1月,出版文集《走出黑暗》。1927年10月,出版自传《我的信仰》。1929年春,自传《中流》出版。1932年12月,入选美国盲人基金会理事会。1933年,发表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38年春,出版自传《海伦·凯勒日记》。1955年12月,出版传记《我的老师》。1964年9月,获得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在睡梦中去世。

海伦.凯勒有眼不能看,有耳听不见,但她的一颗心却无比坚强,心房里阳光灿烂。海伦一直有一个大学梦,声称自己一定要考入哈佛大学。后经过不懈努力通过了入学考试,于1900年秋天进入了哈佛德克利夫学院。进入大学后,海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致力于研读诸子百家。海伦嗜书如命,不仅仅因为从中可以获得读书人所能享受到的那种愉悦和智慧,也是为了寻求别人通过视听便能获得的知识。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十四部著作。她的《我的人生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海伦于1924年成立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4年她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永久的黑暗以及沉寂没有摧毁她,反而成了她不断进取的动力——她的学识胜过多数学者,她那精彩的著作胜过多数文学作品。海伦.凯勒告诉我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而对于精神的追求则要永不止步。只有精神丰富、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勇往直前,真正步入一个美好的世界。

 

好书速递3

【书名】八分之七的冰山——海明威传

【作者】[美]弗娜.卡莱  著  

周琳琳     译

【索书号】K837.12/5536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内容提要】

   一个人要受很多罪、尝尽苦头,才写得出一本妙趣横生的书。——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721日-19617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19617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凭借他的多本小说以及“硬汉”形象,以名人姿态为大众触目,到他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登上文学与人生的巅峰。海明威性情复杂、身份多重,不单是现代小说的先驱,他还是文学界最耀目的明星。海明威的天赋、才智、才情都蒙受上天眷顾,命运拐点也不乏贵人背书,却实实在在地历经了百转千回、命运多舛的一生。海明威大约过着一种身心备受伤害、关系充满裂痕的生活,但同时也收获了物质和文学成就,体会过友谊和爱情的热烈,与这世上最壮丽、狂野的风景交相辉映。他时而是一名老兵和占地记者,时而又是猎人和渔夫,时而身为斗牛爱好者和男性理想的化身。

本书涵盖了海明威62载波澜壮阔的一生,追踪他的踪迹,记述了遍及美国中西部河流、巴黎咖啡馆、西班牙斗牛场、非洲莽莽草原、墨西哥湾茫茫大海等各处海明威生命场景,还有海明威人生不同阶段认识、交游的文学圈里圈外人物,一一轮番登场,探讨的题材包括海明威的家庭婚姻、个性嗜好、文学艺术、以及身心健康状况,幅度广得惊人。

海明威本人可不容易死去。迫击炮和战火,车祸和坠机,痢疾和糖尿病,以及无尽的疾病和意外,他都一一幸免于难。他有句名言:“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

海明威习惯站在书架前写作。孑立书架前,低头敲打字机的作家,彼时已老态初现,却让我们想到那个自愿入伍,随红十字会前往意大利前线,驾驶救伤车山路飞驰,卷起风沙尘土的18岁挺拔少年。

临近传记末尾,看到海明威饱受健康和精神疾病的困扰,变得健忘、偏执、疑惧、易怒,想象这样的光景,再念及他戎马倥偬而面不改色的前半生,总不由同垂垂老矣的海明威一起黯然泪下。相比于普通人随时间流逝衰老,英雄迟暮更令人感到悲凉。

溪流、原野、大海、斗牛场、汹涌情海、杀戮战场,海明威在这个世界度过了紧凑的62年光阴。好比烟花一样绚烂,光彩夺目。1961年的清晨,在他举枪的一刹那,自己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明星倏然陨灭,给世人留下惊愕与惋惜。

海明威的盛名仍在流芳,他的著作仍在刊印,他对世界文学的影响由于后世作家的追随而长盛不衰。正如海明威所预料的那样:一波消逝,一波涌来,代代江河终奔入海。

 

好书速递4

【书名】渴望生活——梵高传

【作者】[美]欧文.斯通  著  

常涛     译

【索书号】K835.63/5012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内容提要】

他已去世百年,但他的文字依旧鲜活如初。所谓意外,则是信札里那个异质混成的血肉之躯。字里行间始终驻守着一个真实的天才,比人想象中还要真实和精彩百倍。——《纽约时报》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89年创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作者欧文.斯通长期接受意大利宗教画和巴黎寓意画熏陶,当第一次站在梵高的油画前,不能自已,惊呆了。突然间面对着梵高的这个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的骚动不安的世界,徘徊于一幅又一幅壮丽辉煌的油画面前时,作者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在人、植物、动物从那富有生命感的大地升向富有生命感的天空和太阳,然后又向下会聚到同一中心的运动中,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

这个如此深切,如何感人地打动了欧文.斯通的心,为作者拨开了眼中的迷雾,使欧文.斯通能够把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人,是个什么人呢?详述文森特.梵高的生活经历是困难的,资料的主要来源就是梵高写给弟弟提奥,又由提奥的遗孀乔安娜翻译出版的那些信件。为文森特.梵高的一生找到史实依据的唯一途径,就是追随他的踪迹遍访英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作者肩背旅行袋,走遍了欧洲,住在梵高曾经居住和作画的每一处房屋,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国南部的田野上,寻觅文森特曾经在那里按插画架,把大自然变成不朽艺术的确切地点。

以作者之见,梵高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哲学家。上天赐予了他最全面的表现力和理解力。文森特.梵高的一生非常孤独,他大部分时光都是孑然独处,几乎没有朋友和家人相伴。

在他27岁以后的10年里,他辛勤劳作,为绘画艺术奉献了自己生命的最后10年,终于成为一代名家。他极其期待有个人能听他诉说他对绘画的无限激情以及在艺术道路上的思想历程。世上理解梵高的人只有一个,他鼓励梵高从事绘画事业,为他提供资金,给予他源源不断的亲爱之情。梵高每天绘画时间长达14小时,有时甚至更长。放下手中的画笔,梵高就开始提笔写信,把一天的心声尽情地向弟弟提奥吐露。提奥是唯一一个重视他的话和感情的人。

 

好书速递5

【书名】凯恩斯传——一个利他主义者的七面人生

【作者】[英]理查德.达文波特-海因斯  著

任颂华                      译

【索书号】K835.61/5094

【出版者】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提要】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65—1946421日),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他的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论货币改革》(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和《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1930)。

凯恩斯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著称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思想和政治舞台的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20世纪西方世界应付内外危机、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政策和思想传统的根本转换的枢纽型人物。在30年代,凯恩斯发起了一场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根本转变的革命(即著名的凯恩斯革命

40年代的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凯恩斯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之前身)等机构(它们构成了所谓的华盛顿体系)的组建工作,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98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在150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

193624日,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这是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文献)的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对此评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结识一些有文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后进入剑桥大学专攻数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剑桥国王学院任经济学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召进财政部工作,曾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并因对德国赔款问题的意见未被接受而忿然辞职回到剑桥。凯恩斯长期担任权威刊物《经济学杂志》的主编,先后出版过几本名著,从事证券投资获利数十万英镑,兼任不少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开办过艺术剧院,担任过皇家学院总务长。二战期间凯恩斯担任了英国财政部顾问,是英国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战争结束前后,又忙于英美贷款谈判和布雷顿森林会议等一系列活动。1946年4月21日辞世。

凯恩斯三大基本理论: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流动偏好规律

凯恩斯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规律。由于这些规律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经济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在这本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创传记中,作者理查德.达文波特-海因斯书写了凯恩斯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寻找着真正的凯恩斯。通过七篇色彩绚丽的描写:利他主义者,少年英才,官员,公众人物,爱人,鉴赏家和使者,展示出凯恩斯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行动上的巨人。

 

好书速递6

【书名】从穷小子到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作者】[美]安德鲁.卡内基  著  

田素雷     译

【索书号】K837.12/55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出生于苏格兰,美国实业家慈善家,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创始人,被世人誉为钢铁大王,被世人誉为美国慈善事业之父

卡内基1865年与人合伙创办卡内基科尔曼联合钢铁厂;1881年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卡内基兄弟公司;1892年组建卡内基钢铁公司。

20097月,《福布斯》公布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安德鲁·卡耐基以2812亿美元位列第二。

安德鲁·卡内基,18351125日生于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织工家庭。十三岁时,举家迁往美国,他绕过线圈,做过信差,偷学过发电报斗胆越权发电报指挥过铁路交通……他珍惜并牢牢抓住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最终成为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齐名的钢铁大王”——20世纪首富。

在这部自传中,卡内基讲述了一个苏格兰穷小子的成功历程。他建立起庞大的产业,积累起巨大的财富,然后又主动地、有条不紊地把所有的财富奉献给社会,用于建立公益基金,建造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他最先提出在财富中死去的人是可耻的之财富观念,为同时代以及如今的富人树立了良性分配财富的榜样。

卡内基用他一生的丰富经历,向正在奋斗的年轻人、向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向关心社会的慈善家提出了各种有益的建议。这部自传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亲人、朋友、工人阶层和家乡的爱,读来令人动容。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从个人成长、工作经历、婚姻生活、慈善事业、休闲娱乐等方面展示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有血有肉的传奇人生。

对于那些在事业成功之后,有意回报社会的人,卡内基先生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如果要花钱来帮助那些心地善良而且愿意继续保持良好品质的男孩和女孩,没有什么比在社区建立一所旨在完善其品质的公共图书馆更有效果的了。”这是因为少年时代的卡内基从安德森上校开放的图书馆中受益良多。谈及这段经历的时候,他写道:“每天的辛苦工作,甚至是漫长的夜班都因为我能抽时间读书而变得不那么痛苦。因为想到每周六都可以得到一本新书,未来也变得光明许多。”卡内基先生后来还大力推动图书馆建设,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捐资建设了2500多座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