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读者协会

【征文优秀作品展播】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不完满才是人生的常态”!第三次合上书,想象着书中的世界,每一次看这本书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我感受着这本书带给我自然的壮阔和美景的丰富,阳光打在我身上的精神愉悦;第二次我读到了书中人与人之间毫无征兆的分离与相遇,我看到了命运的无法捉摸但是又无法逃脱的安排;第三次再看,我闭眼回味着书中令我记忆深刻的一些片段,我被他所打动。

《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来源于作者迟子建好友寄给她的一份报纸,她被报纸上鄂温克族画家柳芭的故事吸引,从而进行深入采访,创作了这篇小说。这是中国第一部描述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因为喜欢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迟子建也将此书分为清晨、正午、黄昏、半个月亮四个篇幅来讲述。

额尔古纳河,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西的额尔古纳右旗恩和哈达附近,它从大兴安岭山脉流出,在干旱的人间流淌了千百年。一群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人,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与驯鹿相依为命,日出打猎,日落归家,生活无比惬意。这种惬意,不仅仅是生命、森林、流水、落叶、日月、清风的呼唤,更是一种来自于自然界的、最原始的气息和风声在呼唤。在这呼唤声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民族从诞生到繁华再到衰退的历史变迁,使我对遥远的远方、陌生的土地上,那些最原始的东西和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虽然我从未去过那里,但那里的秋一定是极美的,那里的夏一定是热烈的,那里的冬一定是极寒却又孕育着春的……就像书中描述的这样:“太阳已经落了一半,他把向西的水面染黄了,所以那条河看上去好像一分为二,一面是青蓝色的,一面是乳黄色的。”

我惊叹于世间那天造的美景,那里有像梵高星空一样旋转的夜空;那里有穿着古怪的萨满,在月光下充满力量地跳舞;我迷恋麋鹿走过的深林,看它们轻轻地吃着白蘑菇;我迷恋堪达罕游过的夜山,它们在水中嬉戏,就像是乐之生灵;我向往落在铁皮风箱前的黄蝴蝶和林间披着白色袈裟的白桦树,它体内流着新鲜甘美的汁液,这是林之纯洁。

我惊叹于那个古老民族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情感的洒脱与率真、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对他人的关怀与热情。他们,与山、与水长在一起,与麋鹿在风雪中坚守,与饿狼在月夜搏斗。那里的人心是炙热的、他们虽然贫瘠,却爱憎分明。他们对婚丧嫁娶给予了最高的礼遇,他们对爱情也如火焰般赤诚,他们有信仰,并愿意为此付出一生……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当中,这个游猎民族,经历沧桑岁月和历史更迭,他们经历民国,又遭遇日本入侵,也同样经历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尽管他们对外边的环境知之甚少,但是他们却表现出了对故土难舍难分的情怀,表现出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那种静谧。但最重要的,还是人,还是人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所有人物的故事都是在额尔古纳河畔展开,所有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生离死别,他们一样不少的都需要经历。他们在深林中相遇,也在深林中分别;他们在森林里演绎着爱恨情仇,也在森林中终老一生;他们在静谧的深山中经历着生活的琐碎和人生的变化,也在莫不可测的深山中一致对外。

在作者的笔触下,这个游猎民族现出来巨大的包容和善良,他们纵然知道危险,也依旧还毅然决然的伸出援手,他们哪怕背后是万丈深渊,也依旧上演着人世间最朴实和真挚的情感。所有人的相遇和离别都是那么的平静,所有人的分开和重汇都是那么的自然。这个民族没有文字,他们在大自然当中,谱写着人世间最平静朴实的生命乐章。

我想人类走向文明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生命里东升西落的太阳,失去了那一轮永远高悬的月亮。想起迟子建老师在“跋”中写到:“也一定能行自然中把身上沾染的世俗的贪婪之气、虛荣之气、和浮躁之气,一点一点洗刷干净。”这大概就是我的终极理想,携着文明科技金钱欲望带来的一切回到生命的深处,在自然中叩响神与灵的门,再次乞求他们可以收留迷路的我们。

 

会计金融学院2022级大数据与会计5班

杨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