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好书速递

好书速递第七期

《好书速递》第七期【中国古代哲学作品解读系列】(12月3日—12月9日)

编辑:曹小芳 ,联系QQ:1615612282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荐书!

 

 

好书速递1

【书名】南怀瑾说易经

【作者】王颖著

【索书号】B221.5/5056

【出版者】时事出版社

【内容提要】

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

相传《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一说分别作于上中下三个时代,一说三本书均作于上古时期),并称为三易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那么《易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呢?拿人生哲学来讲,我们的老祖宗,上古的圣人,拿这个《易经》象、数、理的哲学,指导我们人生的境界,推崇你的人生,发展你伟大的德业——这个业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道德的事业,使我们懂得人生伟大的价值,那就是孔子最精彩的一句话,知崇礼卑四个字。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研究《易经》,首先要把乾坤两卦研究透彻,懂了乾坤两卦就懂了天地,了解了宇宙。整个《易经》的道理,在你懂了乾坤两卦后,对《易经》生生不已的奥妙、秘密,便可洞若观火,统统了解了。

 

 

好书速递2

【书名】老子

【作者】王中江解读

【索书号】B223.1/5020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内容提要】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 ,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文学形象的最终定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先秦诸子的笔下,老子是博学多识的学者,在道家典籍中,老子的形象开始得到夸饰;汉初以黄老哲学治国,方仙道兴起,谶纬成为国学,在此背景下,老子的形象遂传说化和神秘化,尤其是张道陵天启事件及佛教的影响,老子终于成为至上神;元明清时期,随着道教的世俗化,老子身上的神秘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消退。

 

 

好书速递3

【书名】庄子公开课

【作者】刘亚玲编著

【索书号】B223.55/5014

【出版者】当代世界出版社

【内容提要】

庄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好书速递4

【书名】墨子公开课

【作者】刘亚玲编著

【索书号】B224.5/5011

【出版者】当代世界出版社

【内容提要】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 ,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 一书传世。

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还是位科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

 

 

好书速递5

【书名】《论语》

【作者】钱逊解读

【索书号】B222.22/5019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内容提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好书速递6

【书名】孟子

【作者】梁涛解读

【索书号】B222.52/5013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内容提要】

孟子(约前371-289),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和孔子的《论语》并列。至五代,后蜀主孟昶下令将《》《》《》《》《周礼》《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十一经书写刻石。《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好书速递7

【书名】荀子公开课

【作者】刘亚玲编著

【索书号】B222.65/5002

【出版者】当代世界出版社

【内容提要】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因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荀子的思想偏向于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孟子中心思想为,荀子继二人后提出,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详情参考易中天教授《先秦诸子之百家争鸣》),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好书速递8

【书名】吕氏春秋鉴赏辞典

【作者】许富宏编

【索书号】B229.2/5005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内容提要】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主要内容是古代经典鉴赏系列的一种。本系列秉着传统文本现代赏析的宗旨,力图以深入浅出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典。本书从《吕氏春秋》原有160篇中精选50篇思想意义突出、完整、较有代表性的篇目,及若干寓言和名句,集原文、注释、鉴赏于一体。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好书速递9

【书名】韩非子鉴赏辞典

【作者】高华平编

【索书号】B226.5/5005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内容提要】

《韩非子鉴赏辞典》是古代经典鉴赏系列的一种,以《韩非子》为主体,设文本篇和寓言篇,用原文、注释、鉴赏三个部分对《韩非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现代评述和赏析。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而且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统治者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强调以法治国,而仁爱教化辅之,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好书速递10

【书名】淮南子鉴赏辞典

【作者】刘康德编

【索书号】B234.45/5002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为"鉴赏辞典品牌再续 新推古典经典系列"之一。设文本篇、主题篇、名言篇、寓言篇四个部分,共90篇鉴赏。文本篇的鉴赏文字突出主题思想与写作原旨,反映《淮南子》所呈现的古人的思想世界。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淮南子》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