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好书速递

好书速递第三十五期

 

《好书速递》第三十五期【工匠精神  强国“智”造】

(2020年9月27日——9月30日)

编辑:曹小芳   联系方式:钉钉、QQ(1615612282)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荐书!

 

目录

 

理解中国制造

解放: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的前世今生

战争与工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演化

知识竞争力与制造业价值链优化

匠心智造:工匠精神与强国制造落地手册

寻路中国制造——佛山样本解密

 

好书速递1

【书名】理解中国制造

【作者】黄群慧  著

【索书号】F426.4/506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黄群慧,1966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主编、《经济学动态》主编,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理事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5年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国家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作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其本质是中国成功地快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伴随这个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在2010年以后,中国工业化进程步入工业化后期,中国也成为世界产出第一的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成为一种基本经济国情。当前,中国制造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结构性产能过剩、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新工业革命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看到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制造,未来中国制造的发展向何处去,这就成为一个十分重大、具有世界意义的话题。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及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兴国之器、立国之本。如何认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解中国制造》将中国制造业放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给出一个总体的描述,全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水平、阶段、问题、任务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本书理性分析了中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化解产能过剩、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基础等具体任务进行了深入论述,展示了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本书对于全面理解和科学认识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对于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很好的政策借鉴意义。

 

好书速递2

【书名】解放: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的前世今生

【作者】葛邦宁  著

【索书号】F426.47/5030

【出版者】中国工人出版社

【内容提要】

1956713日,第一辆解放卡车下线,开创中国汽车工业新纪元。

64年来,解放车历经7次大换型,凸显中国汽车工业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的宝贵基因。

17位讲述者,用故事和细节重现一部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史和中国汽车人的奋斗史。

 

葛帮宁,从事汽车行业报道十余年,长期采写中国汽车人口述历史稿件。迄今为止,已寻访百余位中国汽车人。2015年,出版《拓荒》,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题写书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序。2016年,出版《红旗》,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作序。2017年,出版《东风》,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王兆国作序。

1949101日,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在政治上的解放。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真正站起来,还必须在经济上得到解放。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全面开始在苏联支持下的156项工业基础建设,而第一汽车制造厂(即“一汽”)正是这156个项目中的重中之重。从此意义上来说,一汽不但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也是新中国工业的先驱。

本书通过口述历史的形式,全景披露作为共和国长子的汽车品牌“解放”的前世今生,真实展现老一辈汽车人是如何坚守工匠精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三年建成一汽汽车厂、制造出解放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作者采访了孟少农、李刚、沈永言、徐兴尧、范恒光等17位解放汽车的创造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由他们共同构成《解放》口述史的主体。通过他们的口述,解放车诞生、发展的脉络和细节立体丰富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展开了一幅解放汽车为中国汽车工业64年不息奋斗的壮丽画卷。

每个口述者都从自身的角度讲述同一汽和解放汽车的渊源,这其中既有成绩和反思,也有经验和教训。不同的讲述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读者了解了解放汽车的沧桑历史与一汽的燃情岁月,还原了我国老一辈汽车人在建造一汽、设计解放时葆有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解放车当前的发展方向和现状,对解放车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解放在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突击世界重卡巅峰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今天,解放在商用车特别是重卡领域仍然是高举民族大旗、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先锋。

本书对我们所讲述的,就是一种薪火相传、再接再厉、发扬光大的“解放精神”,牢记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心和使命,为建立新中国自己的工业体系,为建成社会主义新型汽车强国而努力奋斗!只要我们不忘“解放精神”,坚持初心,牢记使命,扑下身子,砥砺前行,新中国就一定能在成立百年之前,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强国。到那时,中国的道路上依然会有万国汽车的身影,但是在全世界每个角落,也必然能看到中国汽车的身影。

 

好书速递3

【书名】战争与工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演化

【作者】严鹏  著

【索书号】F426.4/5058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严鹏,1984年生,湖北武汉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工业文化研究》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工业发展问题与企业史研究工作,开设工业史、工业文化与工业旅游、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经济史理论等课程。

严鹏博士的博士后报告《战争与工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演化》,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着重论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装备工业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后的演变和战争与工业发展间关系的著作。本书重点介绍了战争爆发前中国装备工业化的状况和发展装备工业的诸种前期准备,战争爆发后国统区、沦陷区、红色根据地装备工业的演变基本情况和战后装备工业的命运。凭借工业上的相对优势,日本在战争初期对中国施加了巨大压力。然而,随着战争的全面化长期化,尽管日本拼尽国力进行了总动员,其基础工业的薄弱仍然日益成为其野心之制约。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中,中国战前工业基础惨遭破坏,但是,其规模有限的装备制造业还是得到了动员,并从正面当敌的沿海城市西迁到了相对安全的内陆腹地,在迁入地中,重庆接纳的企业最多,迁入四川者,几乎全部聚集于重庆市范围内。在那漫长的战争岁月中,两国的装备制造业作为各自国家战斗的物质基础之一,继续着无声之较量。全书三十余万字,是一部近年少有的中国经济史学界描述分析战争与中国工业发展关系的著作,具有明显的特色。

目前已有的经济史研究成果中,在分析和研究工业化发展关系的时候,关注的问题多是国家资本、民间资本、混合资本以及资本筹集,或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书与众不同,是以一个国家在战争时期的工业化作为叙述的大背景,以工业化中最核心和重要的领域——重工业中的装备工业为分析对象,具体观察这一领域在战争期间的发展演变,进而分析和阐释战争与工业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战争这种一般人认为的暴力状态时期对一个国家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发展的多面影响。此类研究,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格局是一个明显的突破,也弥补了以往经济史研究领域的短板。

本书的研究建立在战争与工业化进程的理论背景中。历来习见的有关研究,重点或中心观点都是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是对工业化发展的迟滞、延误和障碍。可作者依据战争离不开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战争的胜负是经济力的比拼这种观点,依据国际经济史学界的有关理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经济史实为分析对象,进行了综合全面的整理和分析。重点在于,作者看到以及不回避战争爆发带来的消极影响时,并非孤立片面地停留于此层面,而是从另一层面揭示了为了不做亡国奴,为了反抗侵略,为了赢得战争,全民族各阶层、各地区齐心合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赢取战争胜利,进而对工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显然,这种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对比,显得更全面更立体,同时也更生动和更具说服力。

 

好书速递4

【书名】知识竞争力与制造业价值链优化

【作者】陈俊芳  洪江涛  余祖德  著

【索书号】F426.4/5016

【出版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价值链是剖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基本工具,它是一种系统性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所进行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合构成了该企业的价值链。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逐渐取代自然资源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具有优势的竞争性资源的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于是价值链的优化方向和知识的联系越发密切。在此种背景下,一些先进企业纷纷采取措施调整、优化价值链,加强对价值链中知识含量高的环节的投入以保持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也正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还主要依靠低廉劳动力和大量投入资源来获得价格和规模优势,徘徊于低附加值的业务活动之中。如何以知识因素为基础调整、优化价值链,从而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我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我们尝试构建一个以知识因素为基础的制造企业价值链优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求对我国制造企业提升知识竞争力,进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知识竞争力、价值链理论和价值链优化问题;2.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我们将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基础资源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成本能力、差异化能力、企业运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制造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六个维度的测量变量,并构建其基于价值链的分布模型。通过对不同产业的知识竞争力的比较,找出了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知识差异,构建了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机理模型。3.我国制造业进行基于知识的内部价值链优化问题。4.我国制造业进行基于知识的外部价值链优化问题。5.我国制造企业知识竞争力的主要增长方式——知识转化问题。重点探讨制造企业内、外的知识转化决策,为我国制造企业提升知识竞争力、实现价值链优化提供基础。

 

好书速递5

【书名】匠心智造:工匠精神与强国制造落地手册

【作者】张小强  著

【索书号】F426.4/5048

【出版者】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内容提要】

工匠精神在我国古已有之,然而因为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愿做工匠的不多。加之近代以来,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不高,曾经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亟需回归。改革开放后,我国制造业加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中国制造业的改革、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要变成制造业强国,离不开匠心智造。

西方国家都在制造业上努力寻求突破: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美国提出了“重振制造业”计划……20153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希望借势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未来中国智造就是“用智慧、智能去制造”,就是彻底摆脱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模式,向智能的中高端产业模式转型,实现企业的高价值和产品的高附加值,进而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如何将“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2025”高度结合起来,打造智能化时代的高水准“智造”体系?这是当今我国众多生产制造型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重大课题。作者张小强曾在联想、富士康等世界500强生产型企业担任生产总监等职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智能制造经验,并在本书中提出了全新的“匠心智造”理念,旨在为广大生产型企业提供将工匠精神与强国制造完美结合的落地实战读本。

本书从“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有哪些特质”“如何打造匠心智造战略,成就‘隐形冠军’”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匠心智造的六种基本规范”“工业4.0时代如何落实匠心智造”“如何锻造匠心文化”等全面落实匠心智造的有效方法。另外,本书还将作者多年来为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辅导咨询所总结出来的“匠心型生产运营体系构建50个行动方案导入”毫无保留地在书中一一呈现,希望本书能为广大读者在践行“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帮助。

 

好书速递6

【书名】寻路中国制造——佛山样本解密

【作者】戴小京           主编

        张燕冬  王延春   执行主编

【索书号】F426.4/5052

【出版者】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提要】

在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世界趋势学家做出了“全球正孕育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判断。无可置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经形成;信息技术、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多技术的交叉融合,互联网、物联网正在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信息已经成为基本生产要素,信息生产率成为各个部门的“乘数型”生产率。革命性新技术的群体性突破,预示着工业领域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将对全球工业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过去30年我们长期依赖、最为熟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必须由热衷于投资转向关注创新能力建设、由热衷于规模扩张转向关注竞争力的提高、由热衷于低端制造转向关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换言之,我们不能套用过去的发展模式来推动今天的产业升级。我们应该理解,我们的经济活动方式必须转变,要通过创新向高生产率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产业链管理等环节延伸,打造属于自己的新兴产业。

中国已经站在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上,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化,对此,我国及时出台了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制造业迎接新工业革命的一件大事。其主要内容包括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等方面。无线、移动、宽带、泛在的网络推广和普及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内涵,主攻方向是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制造。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图谱的不断演进中,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进质量革命、效率提升、动力变革。佛山,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孕育了美的、格兰仕、海天等名企。在此背景下,《财经》智库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对佛山展开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并撰写了《中国制造2025——佛山样本》研究报告。专家的研究不代表机构,仅代表个人。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0181月于广东佛山举办的“2018中国制造论坛”的成果集;第二部分收录了上述课题组的报告全文。书中汇集了蔡昉、马蔚华、周其仁、朱森第、方洪波等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演讲实录与研究成果,解读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制造、科技革命引领智能制造、中国制造的质量标准品牌、企业家精神与制度新生态、“产教融合”助力实体经济等热点话题,并将佛山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样本,分析其实践经验、转型难题与解决路径,为中国各城市提供示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