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好书速递

好书速递第四十三期

《好书速递》第四十三期【中国谍战特情文学之父“麦家”作品系列】

(2020年11月30日—12月6日)

编辑:曹小芳   联系方式:钉钉、QQ(1615612282)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荐书!

 

目录

 

解密

暗算

人生海海

刀尖:刀之阳面/刀之阴面

最美是杭州

 

好书速递1

【书名】解密

【作者】麦家  著

【索书号】I247.57/6453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内容提要】

麦家,本名蒋本浒,中国当代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谍战特情文学之父,新智力小说领军人物。1964年出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

1986年开始写作,后因《解密》为读者所知,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等奖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中短篇小说《陈华南笔记本》《两位富阳姑娘》,小说集《紫密黑密》《地下的天空》《让蒙面人说话》等。

这些年来,当他的作品以小说、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纷呈、畅销、获奖,以至于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类型文化风向时,无论读者、观众还是评论界,都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麦家无疑是中国当代谍战特情文学之父。

《解密》获2002年中国小说学会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并先后入围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43月,《解密》在欧美21个国家同步发行英文版,并被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成为首部被收进该文库的中国当代小说;6月,西班牙语译本在西班牙、阿根廷等24个西语国家上市;12月,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年度图书。

容幼英是天资过人的“容算盘”,但这点机敏并没有遗传给自己儿子,容金珍的生父荒淫无度,遭人厌恶,即使容金珍的母亲以生命为代价换来容金珍的诞生,仍不能避免容金珍一出生便被遗弃在院子里无人照管的命运。因为不受容家大家长的喜欢,他过早地看到了人世的凉薄。幸好得到居住在容家的洋先生关心,容金珍才得以健康成长。他在洋先生的身边学习《圣经》,熟识英文,将他视作生父。但在跟老人相同饮食的漫长岁月里,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也日渐糟糕。他来到城市与小黎黎一家同住时,努力适应,学会洗脚洗袜子,靠吃药来缓解打隔放屁的尴尬,但仍不能摆脱寄人篱下的失落。直到一次肺炎,得到小黎黎妻子的精心照顾,他才找到了家的体验,甚至以血书的方式来偷偷宣泄他对这份母爱的感激。

N大学里,容金珍遇到了数学教授希伊斯,以出众的数学才华得到赏识。他们亦师亦友,一同看书下棋讨论问题,惺惺相惜的两人在面临命运选择时,也是殊途同归一一希伊斯投身于制密,而容金珍选择解密。容金珍在解密过程中收获了荣誉与爱情,并报答了养育的恩情一一解救身处批斗中的容母与容因易,却未能解救自己。他的荣誉无法展现于阳光之下,他的爱情掩盖在破译室的密码本下不见影踪,好不容易解救的家人,却再难见一面。经历无数密码的钻研演算,成就越多,他的心理负担就越大。在火车上遗失的密码本,变成压垮容金珍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成了和“棋疯子”一样的人。

《解密》故事里的天才们,可以破译世界上最复杂最难的密码,却无法破译自己的命运。他们从对密码的破译出发,最终都陷入了对神秘不可知的命运哲思中,最终都成了精神病患者,容金珍如是,希伊斯如是,只有“平庸之辈”才会迷恋于棋术,安度晚年。小说虽然名为《解密》,但在悬疑小说的外壳之下,却将读者带入文学的终极关怀之中,引发读者最深层次的思考,这正是麦家小说的神秘性所在。关于命运的思考是小说的终极命题。

《解密》的“解密”实际上有四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容金珍破解“紫密”“黑密”的故事,这是最表层的解密故事。也正是这个层次使整部小说具有了悬疑小说的特质。第二个层次是小说中关于解密工作的解密。在麦家的书写中,解密工作不仅仅是关乎国家安全的谍报工作,更是孤独又阴暗的事业、残酷又神秘的事业,需要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甚至这几乎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阴谋,一个阴谋中的阴谋。在这一层次,作家将笔触伸展到解密工作的本质,通过这场天才与天才的较量来透视天才的内心。第三个层次是天才容金珍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对于命运的思考和解密,如他对于自己作为天才,天生的脆弱易碎的敏感以及关于神秘深奥、有着巨大的能量的命运的思考。第四个层次,则是关于宇宙人生的终极思考。

 

好书速递2

【书名】暗算

【作者】麦家  著

【索书号】I247.5/8031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内容提要】

《暗算》是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3年。2005年,《暗算》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2012年,《暗算》被改编成电影《听风者》。2008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9923日,《暗算》入选“新中国70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暗算》分为《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部分,每部分含有若干故事章节,有七个叙述者,都以第一人称分别叙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以叙述者之一的记者“麦家”巧妙地将其串联起来。小说通过这种诡异迷离的叙事方式和幻疑莫测的悬念情节,展示了一个有别于人们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诠释了特工的悲剧宿命。

《暗算》讲述的是国家安全部门701的故事,小说通过听风、看风、捕风这三章,分别描写了特别单位701的三个部门监听局、破译局、行动局中的传奇人物。

听风者讲的是监听局历史上最天才也是最接近疯子的一个侦听员瞎子阿炳,他在中外关系最紧张的时刻侦听出敌军的一百零七部秘密电台,从而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自己带来了无上的荣耀。而这个天才同时也是脆弱的、愚昧的。他没有性能力,以为只要跟妻子抱着睡在一张床上妻子就能怀孕。妻子怕离婚与人偷情生下了孩子,他异于常人的耳朵却从孩子的啼哭声中听出了自己被戴了绿帽子,并因此自杀。

看风者讲述了破译局欧洲处先后两任处长陈二胡和黄依依的故事。黄依依是破译局历史上唯一的女处长,被人称为有问题的天使。她在一年的时间里破译了苏联保密期限在十年以上的高级密码,却死于医院厕所的一扇弹簧门。在701内部,黄依依的存在和离去都像是一个传奇。破译处后来成就最大的陈二胡,在退休后患上了职业病,把日常的生活当作密码一样去探求真假虚实,陷入破译的迷阵中不能自拔,最终因为成功破译一部被弃用的密码而导致心脏病发作去世。

捕风者中的两则故事,一个是共产党利用越南士兵韦夫的尸体向美军传递了假情报,使解放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另一个则是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中的共产党人员“鸽子”,因为在分娩时情不自禁地喊出已经牺牲丈夫的名字而暴露被捕。

麦家表示他曾经是一名军人,1981年麦家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这是一所培养军事情报人员的秘密院校,毕业后麦家被分到某情报机构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罕见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永远的秘密。麦家后来离开了情报机构,然而,他曾经的战友们却没有走出他的心间。时代在转眼间变的喧嚣,越是喧嚣,他们在麦家心间的形象越是变的鲜明、亮丽。麦家表示时代变了,有些美德变成了迂腐,有些崇高变成了可笑,有些秘密变成了家喻户晓,但他相信,他的战友们没有变,他们不会变,他们不能变,他们依然是从前,麦家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心酸。就怀着这样的情绪麦家以魔术的方式通过小说《暗算》再现了他的战友们,这也是唯一能展现他们的方式。在喧嚣中依然像磐石一样坚定、安静的人,麦家怀着感激的心用《暗算》来纪念他的老战友们

麦家从军十几年,对情报领域的工作与生活有很深的了解,对那些从事秘密工作的怪才英雄们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无奈的惋惜。可以说《暗算》就是麦家为这些秘密工作者们树碑立传的明证 。。

 

好书速递3

【书名】人生海海

【作者】麦家  著

【索书号】I247.5/8029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内容提要】

20209月,麦家凭借小说《人生海海》获得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 202010月,获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

与以往的作品不同,这次的故事脱离了此前素有的“谍战”题材,背景设置在麦家的故乡。“这一辈子总要写一部跟故乡有关的书,既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纪念,也是和故乡的一次和解。”麦家说道,“一个作家,他的写作是怎么也逃离不了童年和故乡的。”

“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麦家对这个词的解读又深了一层:“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爱上生活。”作为麦家的“故乡”三部曲之一,《人生海海》耗时八年,经过五年的打磨,终于呈现在大众面前。

《人生海海》是麦家在时隔8年之后的首部长篇之作,故事讲述了一个浑身是谜的“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

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

第三, 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

《人生海海》围绕着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以一个十岁小孩的视角展开叙述。以村落为演出舞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小瞎子、重情重义却引来流言蜚语的父亲,他们与上校的人生纠葛交缠,故事在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推进,矛盾最终在一夜之间爆发,人物的命运开始扭转,谜底逐渐揭开。

《人生海海》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历经经历过艰辛、抉择,最终找到自己与人生相处的方式。麦家表示,“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小说的主线集中于外号为“上校”的主人公扑朔迷离的身份经历,以及他肚皮上刺的那行神秘文字。在爷爷、父亲、老保长、林阿姨等人的叙述交待中,“上校”是个智勇兼备的“奇人”,他所表现出的异禀天赋让熟悉麦家小说的读者旋即便会联想到《暗算》中的黄依依与瞎子阿炳、《解密》中的容金珍、《风声》中的李宁玉。需要指出的是,世俗认知观念下的“奇人”“奇事”“奇遇”在麦家一系列长篇作品内往往表现为一种“正”的应有之义,这也是其小说情节加以铺陈的逻辑前提。不过《人生海海》与《解密》《暗算》《风声》这些作品的区别之处在于,“上校”前半生的“奇”是在交错且矛盾的多人回忆中组成的过去式形象,作为童年叙述者的“我”看到的则是“上校”的后半生。另一方面,“我”对于“上校”的态度却在这一过程间发生转变。由最初的排斥、鄙夷,直至怜悯、理解,“上校”的过往岁月如同拼图般展现在“我”的面前,成为了“我”与“我”的家庭需要隐去(但同时又屡屡试图揭开)的秘密。“我”也逐渐将“上校”极力维护的秘密内嵌为自我生命历程的构成部分。

《人生海海》中“上校”与“我”都被挤压在极端化的时空内,但两人所遭遇的极端情境却是建立在迥异的写作策略基础之上。“上校”的九死一生与爱恨情仇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呼应“上校”本身的“奇”,这实质上也接续了麦家一以贯之的跌宕笔法。然而“我”年少时因家庭受“上校”影响而被学校老师同学欺辱、之后为躲避村民伤害偷渡至巴塞罗那并饱受折磨苦楚,这些看似同样极端的事件却也是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分享的普遍经历。也正是在这时候,因为一句“人生海海”,“上校”与“我”迥异的极端生存状况形成了奇异的交叠。

 

好书速递4

【书名】刀尖:刀之阳面/刀之阴面

【作者】麦家  著

【索书号】I247.56/5186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谍战特情小说之父的封笔之作。”

中国当代文学叙述语言的一次返祖实验。”

“也许这是唯一一本中小学生都能看懂的谍战作品。”

“纯文学作者与网络作者在商业上抗衡的正面战场。”

“真实,是这本书最大的力量。”

“《刀尖》,一部实录建国史上极端爱情的平民谍战话本。”

“击碎一切语言的粉饰,只留下赤裸裸的故事。”

 

《刀尖》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耗时八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分为上、下两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忠实还原了中共王牌特工尘封七十年的传奇故事。

抗战时期,日军“变态”医学专家腾村正秘制一种大规模用于中国儿童的特殊药物,服用者将大脑萎缩,破坏神经组织,心甘情愿被奴役。延安重庆均获知了这一险恶计划,分别派出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以粉碎日寇的阴谋。一段残酷的冒险就此展开,从那刻起,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他们人头落地。

主角金深水最真实的写照,他一方面要在工作上周旋日本反间谍小组、汪伪政府、国统和共产党之间;另一方面,在感情上更要平衡于远山静子、刘小颖、革灵、林婴婴等各色女人。所有理想和情感纠葛,被抑制的爱情、被扭曲的人性、被蒙蔽的阴谋,构成那个特殊年代最危险的工作:刀尖上行走。曲终人散之后,爱情何去何从?阴谋终向何方?金深水——在阳面;林婴婴——在阴面,共同演绎一场史无前例的谍战史诗。他们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情愿生死一线,只为心中不变信念。

比起前作,《刀尖》做了许多大胆尝试:在结构上,麦家第一次使用双线补充叙事结构,即上、下部中,分别通过男、女主人公两个第一人称的叙述,来写刀的阳面和阴面;

在语言上,麦家舍弃一些闲笔,甚至不再强调文学性,转而追求故事的流畅、易读、好看,使之成为他作品中故事流畅性最强的一部;

在内容上,不再刻意铺陈谍战专业知识,更易为普通人所理解,同时侧重描写那个时代地下党的战火爱情,更为现实和残酷。

为写好这部风格独特的作品,麦家从1997年起花了四年收集资料,两年半的时间写作,半年时间修改,于2011年上半年定稿。

一柄软剑,以守为攻。从根源上去体会作品的主题,就可以让人更明白,麦家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描述这样一批神秘人,为什么这些年来,他对他们没有半点厌弃,因为他探讨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天才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的形态和他自己一样,就像一把出鞘的剑,不主动攻击,只是悬在那里。这把剑是软的,即使被迫与人交锋,剑身也能弯曲,可是他又不钝,剑刃比其他兵器都要锋利。这种锋利的软剑,是很有一部分读书人所携带的奇异属性——他们因为敏感,所以锋利;因为孤独,所以柔软,这在他身上尤其明显。

可是偏偏这种过柔则靡,过刚则折的精细控制力,在麦的故事创作里变成一种宝贵的东西,使得他小说里严密的情节中间,会适时出现一些闲笔。他很重视用闲笔,在他看来,即使故事再严密,也不能全是结构,文学创作不同于结构素描。一个只会编故事的人,是不会这样强调闲笔的。除此之外,剑的柔还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里面的每一个天才,过人之处都是锋芒毕露,但又都身负顽疾,比如容金珍,比如阿炳。可是这些人,实际上无一不是他精神世界的实体化,忧郁、懦弱、有点儿痴,和书生的病态,这可能与富春江的水有关系,和郁达夫一样,带一种阴郁的干醇味道。所以虽是软剑,却很有剑气,有剑气所以有意气,这些都是相关联的。也正为此,很多人在《风声》和《刀尖》里看见的主旋律,其实未必该诟病,而该赞赏。

 

好书速递5

【书名】最美是杭州

【作者】麦家  著

【索书号】I217.2/5093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着重从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角度探讨杭州的美。

本书的每一卷,都将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一是一位与杭州有千丝万缕联系并留下宝贵精神遗产的古人;二是一位在杭州成长起来的当代道德模范;三是一位与杭州关系密切的书籍;四是一家在杭州的富有审美情趣的特色书店。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四个方面,集合起来却大致能够展现出最美杭州的若干底蕴和内涵。

   最绕不开杭州之美的一个古人,当推白居易,他在古稀之年,在他一生的终点——洛阳城里,以更胜一筹的款款深情一举写下三首《忆江南》。尽管《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等秀墨早已奠定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然这组小令之降世,再度令他诗名大增。其中第二首广为人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无论从地理还是文化角度看,杭州都是江南的中心,同样也是白居易在江南生涯的核心。此词如一定理,把杭州定义为江南之心脏,江南之美可凭由杭州之美替代。

  “最忆是杭州”,杭州之美不仅点亮白居易笔墨的光辉,他也是杭州之美的缔造者。如同在他众多有关杭州的诗词里呈现的一样,这座城池留有他辛勤的政绩,尤以惠及民生的水利工程为甚。杭州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温文尔雅的刺史换上青衣草鞋,在烈日下游走于西湖岸边,神采奕奕,步履轻快,概因筑堤方案中某些细节得以完善而乐在其中。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一个人的缘故关注一座城,甚至爱上一座城。譬如达·芬奇之于佛罗伦萨,约翰·列侬之于利物浦,张国荣之于香港,迈克尔·乔丹之于芝加哥。伟大人物的才华和性格,往往是他所生活城市的精神高度的浓缩甚或突破。

  杭州拥有诸多这样了不起的历史人物,被誉为“西湖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壮怀激烈的民族责任和爱国情怀,白居易、苏东坡的与民同乐翰墨留香,李叔同的虎跑,戴望舒的雨巷,竺可桢一手缔造的浙大精神……他们令杭州人文的内涵得到放大,令这个城市具备“向美而生”“从善而流”的底蕴和风骨。

  为什么杭州会涌现系列“最美人物”?一个地方陆续出现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警察等好人美事,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最美的土壤孕育出最美的硕果。像种子发芽需要土壤一样,这种最美的力量,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这种精神基因一直渗透在浙江人民的血脉中。

什么是美?简单说,符合人类文明演进趋势的事物和观念就是美的。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时期先进的文明,往往引领着那个时代周边广大区域的审美潮流,比如公元前后的古希腊,唐代的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7、18世纪的法国……因此,美不仅是一个静态的事物和观念,不仅是精神文明,更是物质文明和生产力的底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它是上层建筑,又与经济基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从马克思将资本这一概念引入人类思想史后,许多后来者继承并拓展了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当今知识界,学者们对资本这一概念的运用已经扩散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国社会学泰斗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美国政治学名家罗伯特·普特南和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社会资本”,英国经济学家D·皮尔斯和R·特纳提出的“自然资本”,加拿大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倡导的“智慧资本”等等。  

杭州从历史出发,从历史文明进程汲取美的养分,慧的力量,文的气质,把人美山美水美作为城市社会资本的核心挖掘,细致入微地从民间寻求人类的道德之长、思想之光、精神之美,这无疑是一条正道、大路。就像数学上有常数一样,人类的精神应该是有常道的,城市的发展也是有常理的。有些东西,比如我们对他人、对天地、对大自然的友爱、仁慈、敬畏、责任、孝道等优良品质是不能变的,变了人世就会失去基本的坐标和底线,天地就会乱了套,就像航船失去罗盘。没有常道的人生,我们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没有肯定,否定又如何有力量?没有常道,一味崇尚变道,变来变去,变天变地,把人世变得黑白不分,把天地变得云泥无别,我们又如何去与一只绿头苍蝇作别?杭州的发展之道,说到底,是尊崇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常道,一种文明进程的方向,最终目标是让人心更美、山水更美。

  江南美,最美是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