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好书速递

好书速递第九十期

故国与家园   古道与古桥

《好书速递》第九十

2024513——519日)

编辑:曹小芳     联系方式:钉钉

欢迎师生读者踊跃荐书!



   



1.中国人文标识系列:长城,故国与家园

2.这里是故宫

3.消失的宫殿秦汉篇

4.北京四合院

5.长安与关中

6.长安古道

7.明朝那道墙——徒步探访山西外长城

8.婺源古道

9.卢沟桥传说


好书速递1


中国人文标识系列:长城,故国与家园 jpg.png


【书名】中国人文标识系列:长城,故国与家园

【作者】魏敏  刘晓涛  

【索书号】K928.77/5038

【出版者】五洲传播出版社

【内容提要】

魏敏,毕业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爱好旅行、摄影,记录人文古迹,足迹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撰写的图文作品刊登于多家人文地理类杂志和网站。对中外古建筑,特别是中国历代长城有着浓厚兴趣并致力于研究和保护,已走访长城遗迹数百处。

刘晓涛,毕业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就职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北京市顺义区人大代表,致力于文物保护和历史传承,对长城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提出过多项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保护建议,并数次组织赴长城边村落的扶贫活动。

你知道有个叫八台子的地方,长城与教堂相依偎吗?你知道在老牛湾,长城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相交融吗?你知道西水峪水长城上,春天的美景宛如桃花源吗?两位作者将历史与现实、人文与风光、正史与传说、资料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用风趣的语言、精美的图片、独特的立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长城,一个更加生动的、有血有肉的长城。

本书以历代长城发展脉络为线索,以明代长城为主要代表,介绍其独特的“九边重镇”军事体系、集大成的建筑结构、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对长城用途的演变、周边风土人情和现今遗产进行讲述,力图用有限篇幅展示这一伟大画卷。

好书速递2


这里是故宫 jpg.png


【书名】这里是故宫

【作者】只露声音的宫殿君  

【索书号】K928.74/5046

【出版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内容提要】

只露声音的宫殿君称得上是行走的“故宫资料库”,他以特别“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故宫的建筑黑科技、超级神兽、深宫女人、隐秘的角落……旁征博引,内容专业、角度新颖,带你了解故宫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故事,感受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分享故宫的干货知识和冷门知识:被后宫八卦耽误的“宝藏皇宫”,光从故宫本身来看它的建筑、彩绘,摆件、历史,甚至每块石头,都能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故宫里的门槛真的不能踩吗?

金水河里真的有金子吗?

600年不积水,故宫有哪些排水“黑科技”?

故宫里的地砖下真的有宝藏吗?

没有暖气,宫里人是怎么取暖的?

等级最高的太和殿里为什么看起来空空荡荡?

坤宁宫里为什么要放煮猪肉的大锅?

揭秘六百年故宫的两副面孔:除了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故宫有时也会为我们展现出它的“顽皮”,其宏大的结构布局背后,摆设、建筑中隐藏的幽默同样令人捧腹。

麝香、红花和夹竹桃真的是“滑胎三宝”吗?

在后宫里婆媳关系难处吗?

故宫里最冷的地方是冷宫吗?

故宫里的“生子大街”真的很灵吗?

故宫不仅是一座皇宫,更是我们去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美的地方。走进故宫,你会感受到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深沉、持久、带着思想灵魂的文化自信。

好书速递3


消失的宫殿(秦汉篇) jpg.png


【书名】消失的宫殿(秦汉篇)

【作者】李凯  

【索书号】K928.74/5051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内容提要】

李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本书以秦汉宫殿为脉络,还原今天已经消失的近二十座宫殿的历史原貌,讲述每一座宫殿背后值得一叙的历史故事。在秦的部分中,本书通过追溯秦历代君主迁都建宫的脚步,解读秦争霸天下的过程,展现秦统治者的兴衰得失,并探究秦文化与秦的命运之间的关系。而在汉的部分中,本书主要通过介绍汉未央宫、长乐宫的宫殿设置和具体功用,探究汉统治者的立国之道、治国之本。随着这本书的讲述,一座座宫殿里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将从尘土中被唤醒,读者们可以鲜活地接触到这里曾出现过的人影,并目睹他们的悲喜人生。

阅读这本书,我们将行走在秦苑汉宫之中,看历史一桩桩一件件在眼前上演。尽管这些宫殿大多已经掩埋在焦土之下,但考古可重塑其骨架,文献可充实其精神。随着李凯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述,秦汉的宫殿将带着它们鲜活的故事,在我们面前浓墨重彩地揭开帷幕。

好书速递4


北京四合院 jpg.png


【书名】北京四合院

【作者】贾珺  

【索书号】K928.79/5001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北京四合院》全书从多维视角对四合院进行了阐述。开篇对合院住宅的演变,到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四合院,作了概述。四合院的基本格局部分,对四合院进行了类型界定,如四合院的并联组合方式、带花园的四合院,以及四合院的庭院景观。第三部分主要是四合院的建筑构成,包括台基、屋身大木作、外墙、屋顶、外檐内檐、家具陈设等,条理分明,叙述明晰。然后是四合院中正房、厢房等房屋类型的分布,以及居者的身份界定。第五部分则是四合院的建造施工,石作、砖作、瓦作等等,非常详尽。

除此之外,本书后半部分的篇幅,采用了实例的方式,对四合院的居住文化,予以直观表达。与前文中的理论部分,相辅相成。如清代经典府宅四合院撷英,孚王府、恭王府、崇礼宅、张之洞宅、纪昀宅等。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的四合院例说,则选录了鲁迅故居、老舍故居、齐白石故居、梅兰芳故居等。在两部分四合院实例之后,本书又对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韵,如风水禁忌、伦理秩序、雅居生活等方面做了适度探讨。

如果把城墙比作北京的皮肤,故宫比作北京的心脏,那么遍布全城的的四合院就是老北京的血肉。所以珍爱四合院,保护四合院,把这些珍贵的建筑及其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每一个热爱北京的人的共同责任。

自元代以来,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人学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很多人都对四合院有着模糊的印象,但北京四合院的确切定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本书中,便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好书速递5


长安与关中 jpg.png


【书名】长安与关中

【作者】朱鸿  

【索书号】K928.77/5044

【出版者】陕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提要】

长安朱鸿,散文作家。30余部散文集行世,具代表性的有思想求索类散文集《夹缝中的历史》、文化表现类散文集《长安是中国的心》、心灵倾诉类散文集《吾情若蓝》和长安叙述作品《朱鸿长安文化书系》。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版本。《西部心情》一书进入希望书库,是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指定读本;《夹缝中的历史》教辅版一书进入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首届陕西图书奖和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散文通史》对其置有分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

此书叙述长安的产生、变迁及王朝在此的更迭,叙述关中在历史上的出现、盈缩及关中现在的范围及土壤、山脉、河流。关中诸关,包括函谷关、潼关、武关、峣关、散关、陇关、萧关、金锁关和石门关的地理位置、曾经所发生的战事及诸关与长安的关系,诸关在中华民族融合中的作用,诸关作为文化通道的存在,属于此书的重点。作者尽搜文献资料,几十年十数次进行实地勘察,确定诸关的位置。作者对手写稿再三修改,尤重语言艺术,反复措辞,以求简省和生动。此书最大的特点是题材独特,视觉新颕,历史地理及战事信息丰富且准确。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并使文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高度兼融。实为佳作,难得一见。

好书速递6


长安古道 jpg.png


【书名】长安古道

【作者】王蓬  

【索书号】K928.78/5013

【出版者】西安出版社

【内容提要】

长安作为多个王朝国都首选绝非偶然,与华夏民族的起源、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是由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和之后秦、汉、唐时期国情决定,更是由关中平原山河地理格局决定。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诞生摇篮,在蓝田发现旧石器,已有五、六十万年的历史。近在西安市半坡遗址表明,六、七千年前,这里生活着发达的母系氏族村落,他们用石和骨磨制出锋利的斧、刀、铲、箭头和鱼钩等生产工具,烧制出碗、壶、瓮、罐、瓶等陶器用品,黑红两色图案非常优美,有飞奔的鹿和游动的鱼,栩栩如生,堪称杰作。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炎黄二帝都安葬陕西,说明我们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繁衍生息。

长安作为多个王朝国都的首选,为版图完整、政令畅通、委派官吏、征收赋税、调集军队、沟通京都省府与边城远地, 曾修筑四通八达的驰道驿路:有通中原三川的函谷古道;荆楚湖湘的武关古道;直逼塞北的秦直道;穿越秦巴大山的多条蜀道;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 和通往雪域高原的唐蕃古道。这些国道选线科学、布局合理、驿置完备、功能齐全,在国家政令颁布,军队调动,边陲安定, 版图统一,以及税赋交纳、商旅贸易、物资流通、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及东西方物资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积淀着深厚久远的历史,内涵宏富的文化,本书讲述的便是长安古道所蕴含的史诗般壮举与极富传奇的往事。

本书为散文体裁,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对长安古道的亲自踏访和研究,以恢弘的历史视角和细腻的文学笔触对长安多条古道的起始、方位、形制、变迁及所起作用、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探幽发微、详尽钩沉,展现出一幅长安古道史诗般壮阔的历史画卷。

好书速递7


明朝那道墙——徒步探访山西外长城 jpg.png


【书名】明朝那道墙——徒步探访山西外长城

【作者】张珉  

【索书号】K928.77/5037

【出版者】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三晋出版社

【内容提要】

张珉,山西地域文化网络平台“太原道”创始人,第27届金鸡奖纪录片《决战太原》撰稿人,多年来致力于山西长城的考察、宣传与保护,2019年被山西省文物局、黄河电视台授予“山西十大美长城卫士”称号。

塞北高原,空旷得一望无际,偶有高矮相间、形式各异的古堡土墙蜿蜒于视线之内。他们从遥远的明朝穿越而来,以耋耄老者的姿态,执着地守护着今天的华夏大地……

张珉,一个不苟言笑的山西男人,从2005年起,和他的队友们便一直跋涉在长城边,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他们热衷于用徒步的方式来丈量长城,领略长城的厚重、山河的壮美,寻找隐藏于典籍中的那些历史,追溯或悲壮、或辉煌的家国情怀。

从老牛湾到杀虎口,再到平远头,沿着山西外长城的所有关隘、城堡、墩台、烽燧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累计行程800余公里。

他们把自己的行走称为“壮士行”……

《明朝那道墙:徒步探访山西外长城》中对2005年以来一次次“壮士行”探访活动和外长城相关历史进行了记录,遥忆了数百年前那一代又一代守边的热血男儿,带着我们对象征着民族精神的长城和长城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触摸。

好书速递8


婺源古道 jpg.png


【书名】婺源古道

【作者】婺源县政协学习文史教文卫体委员会   婺源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索书号】K928.78/5011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提要】

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那是摄影师的天堂,是一个处处皆景,四季皆美的地方。

早在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就发出赞叹:“新安大好山水。”婺源大地,峰峦叠翠,溪涧横斜,古木参天,奇岩献巧;天地间云霞灿烂,田园里华彩斑斓;民居粉墙黛瓦,村落山环水抱;加上古桥、古亭、古塔、古寺、古观、古洞的组合,更由于名人之辈出,民风之淳朴,使之无处不是天然绘就的山水画,无一不是动人心魄的田园诗。

在这幅山水画中,有一要素别有一番风味,那就是婺源古道。婺源古道融入在每一处风景里,陪伴着每一位行人的旅途,记录着婺源千百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历代婺源人的成长奋斗史。

置身婺源古道,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情不自禁发出心底的吟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或诉攀爬之难,或道人生之悟,或陈事迹之详,或赞景色之美,或表风俗之淳,或述物产之优,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可以说,每一条古道,都溢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21 世纪的今天,古道早已失去交通意义,但人们依然怀着复杂的感情,刻意去呵护它、颂扬它、展现它。婺源境内,这些惜藏至今的古道,已经与古亭、古桥、古村、古碑、青山、密林、绿水、河埠,以及诗词歌赋、名人轶事融为一体,成为最美乡村不可分割的部分,吸引了无数县内外文人、摄影爱好者、学者的目光。人们情愿挥汗如雨,成群结队用双脚去丈量它们的每一步艰难,每一寸精美,不仅仅为了有氧运动带来的舒畅,更多的是借此与古人神思相接,去感触那些尚未散佚的人间温暖,窥探那些熠熠生辉的古人智慧。而更多理性的大脑,则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开始去关注和认识古道所蕴含的多元价值,科学的、文化的、建筑的、历史的、民俗的、艺术的、经济的、教育的……

本书内容丰富,图片精美,资料详实,集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这部《婺源古道》中,或许有人窥见了先人生活的细节,或许有人引发了浓烈的乡愁,或许有人收获了深刻的启示……它奉献给读者的,一定是温馨而醇厚的婺源情怀,为古老的家乡而生,为幸福的明天而发。

好书速递9


卢沟桥传说 jpg.png


【书名】卢沟桥传说

【作者】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组织编写  陈宇编著

【索书号】K928.78/5008

【出版者】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内容提要】

陈宇,北京市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学术成果有:《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获北京市群众文化论文征集一等奖,《留住民族民间文化记忆》获北京市群众文化论文征集二等奖,《谁来守护农民的精神家园――论新时期农村文化改革与发展》获北京市群众文化论文征集三等奖,《扎实有效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入选《2009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一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当前国际社会和理论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件事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形态变得非常急迫。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捍卫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主权,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理论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天安门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关于卢沟桥传说最早的记载现已很难查找,但在民国时期报刊上曾登载过有关卢沟桥传说的文章。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更使卢沟桥名扬天下。关于卢沟桥的传说故事,均散见于地方志等各种资料之中。已经初步整理的传说故事分别记录在《卢沟晓月》及《卢沟桥的传说》的专辑中。卢沟桥传说历史源远流长,其传播地域非常广泛,不但流传宛平全境,辐射全国,甚至远播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区。与卢沟桥本身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一样,卢沟桥传说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史学价值。

本书详细介绍了“卢沟桥传说概说”“卢沟桥修建历史的传说”“卢沟桥上石狮子的传说”“卢沟桥与龙蛇龟兽的传说”“卢沟桥与皇帝、臣子的传说”“卢沟桥与普通百姓的传说”“卢沟桥抗战事迹的传说”,内容精深庞杂,做到了既权威又全面的高度统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领域独树一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突出了其所蕴含的文化特点。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使读者既能获得文字阅读的愉悦,还能欣赏插图的艺术性,实现了知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而且,装帧精美、设计典雅、印刷精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真实的品相、精彩的画面,开本、纸张都呈现出文化的儒雅韵味。

馆藏:本期推荐书籍均藏于图书馆东边四楼,欢迎广大读者借阅!